囝囡濕疹.3大針對性食療

囝囡濕疹.3大針對性食療
濕疹是一種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中醫稱之為濕瘡。濕疹不具傳染性,可以發生於任何年齡、任何部位,其皮損呈多樣性,一般呈對稱性分布,常有滲出傾向,瘙癢難耐,而且常常反覆發作,對患者造成極大困擾。
濕疹三期
濕疹的臨床表現多樣性,可以呈紅斑、丘疹、腫脹、水疱、糜爛、滲出、結痂、鱗屑、浸潤、肥厚等,根據皮損的表現及病程,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濕疹。
1.急性期
初發皮損多為集簇的點狀紅斑及針尖型至粟粒型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密集成片,基底潮紅,自覺劇癢,時有灼痛感。皮損繼續發展時,疱壁潰破,後形成糜爛及結痂。
2.亞急性期
介於急性和慢性濕疹之間,急性發作後,紅腫、滲出等急性炎症減輕,仍有少數丘疹或丘疱疹,並有輕度糜爛、浸潤滲出。
3.慢性期
多由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纏綿不愈而轉化而來,主要病變為患處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結痂,色素沉著,多呈肥厚性皮損。
針對性食譜
中醫認為,濕疹是由於稟賦不耐,風、濕、熱邪阻於肌膚所致。急性期以濕熱為主,亞急性期以脾虛濕困為主,慢性期多因久病耗傷陰血,以血虛風燥為主,以下提供濕疹三個不同時期的簡易食譜:
I.急性期
急性期發作急迫,皮損範圍廣泛,痕癢難耐,由於皮損潮紅、抓破後滲液流脂水,而且患者常身熱、煩燥、口渴,中醫歸納為有「濕」有「熱」,治法上以清熱利濕止癢為主,可以選用土茯苓、菝葜、馬齒莧、白鮮皮煲湯。
份量: 土茯苓20克、菝葜20克、白鮮皮15克、馬齒莧(乾品30克)、蜜棗2粒
做法:
a)所有材料用清水清洗乾淨,用清水浸泡30分鐘。
b)浸泡乾浄後,把所有材料置於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調至文火煎煮40分鐘,放暖後即可飲用。
備註: 馬齒莧分乾品及鮮品,鮮品可用來炒菜亦可用來煲湯,倘用來煲湯,待其餘材料(土茯苓、菝葜、白鮮皮)煲好後,才放入湯中略滾便可。
功效: 土茯苓、馬齒莧清熱利濕解毒,菝葜袪風利濕解毒,白鮮皮清熱燥濕、袪風解毒止癢。全方共奏清熱解毒、袪濕止癢之效。
禁忌: 此方屬性偏寒凉,脾胃虛寒容易泄瀉的人士、孕婦、正值感冒的都不宜服用。
II. 亞急性期
發病較緩,皮損比急性期較輕,但仍有丘疱疹及滲出,患者常常兼有脾虛徵象,包括容易腹脹、食欲差、大便質爛不成形,中醫辨證為脾虛濕困,治法上以健脾利濕止癢為主,可以選用淮山、芡實、薏苡仁、赤小豆煲粥。
份量: 鮮淮山 1根、芡實20克、薏苡仁20克、赤小豆20克、大米少量
做法:
a)芡實、薏苡仁、赤小豆洗淨後,浸泡兩至三小時。
b)鮮淮山去皮後切塊。
c)把米及所有材料放入鍋內,注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後調至文火煲,熬製至米湯粘稠後關火,時間大約為1小時。
備註: 若平素易腹瀉,可用乾淮山代替鮮淮山。
功效: 淮山益氣養陰、補肺脾腎,芡實益腎固精、補脾袪濕止瀉,薏苡仁健脾利水滲濕,赤小豆健脾利濕解毒。中醫認為,粥能濡養胃氣。全方共奏溫脾和胃袪濕之效。
禁忌: 糖尿病人忌食粥,如需飲用,建議以湯品代替粥。
III.慢性期
病程久,皮損增厚粗糙,色素沉著,此類患者常伴口乾,大便乾,中醫認為病久陰血耗傷,血虛不能滋養皮膚,而且血虛生風,風勝則癢,中醫辨證為「血虛風燥」,治法以養血潤燥、袪風止癢為主,可以選用生地黃、當歸、川芎、烏梢蛇煲湯。
份量: 生地黃20克、當歸12克、川芎12克、烏梢蛇12克、瘦肉200克
做法:
a)把所有材料清洗乾淨。
b)瘦肉洗淨後切塊汆水,撈起備用。
c)把所有材料置於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調至文火煎煮40分鐘,放暖後即可飲用。
功效: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當歸養血潤燥,川芎活血燥濕,烏梢蛇袪風止癢,全方共奏養血潤燥、袪風止癢之效。
禁忌: 若果正服用抗凝血藥或抗血小板藥,服用前宜先諮詢中醫師。
濕疹宜根據其發病的特徵及時期(急性期、亞急性期、慢性期)而選取食療,避開致敏食物及其他致敏原。除此之外,發作時宜加強護理皮膚,保持皮膚清爽,洗澡時水溫不宜太熱,出外時常備毛巾抹汗,選用通爽衣物,保持心境開朗,加強煅鍊增強體質。治療濕疹是長期鬥爭,病人不宜氣餒,應充滿信心,常存喜悅,因為情緒不暢都會影響病情。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每個人體質及具體狀況不一,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或有關專業人士意見。仁濟醫院中醫服務查詢:  2370 2216)

賴敏芝註冊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下葵涌)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www.yanchai.org.hk

Illustration:Aziza 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