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正視 · 少責備 · 親子跨越ADHD

早正視 · 少責備 · 親子跨越ADHD

美嫦 (化名) 七歲的兒子家明在上學期已被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下稱ADHD)。可是美嫦一直堅持不讓兒子食藥,認為他只是天生好動,即使老師多次投訴,她都不以為然。直至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美嫦留家工作,多了機會觀察家明的學習情況,才驚覺他完全無法投入網上課堂,做功課粗心又無條理,令她非常勞氣,責罵兒子後又覺得心痛。

 

「困難」隨成長增多

不少家長因各種原因對以藥物治療ADHD有保留,往往採取拖字訣,等情況失控才用藥;又或認為孩子只是年幼不成熟,長大後自然會痊癒。 家長有這種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但亦要明白ADHD患童可能面對的困難:精神科專科     韓敬謙醫生

 

對學習失去興趣:ADHD患童在課堂中難以專注,組織能力亦較弱,令學習事倍功半,未能發揮真正的潛能。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得不到成功感,漸漸亦對此失去興趣和動力,形成惡性循環。

 

影響社交發展:ADHD亦會影響患童的自制能力,令他們容易衝動及與人爭執。例如未聽清楚遊戲規則就搶先行動,常插咀打斷別人說話等,因此被朋輩排擠。

 

自我形象低落:患童受病情所限,付出和表現不成正比,得不到別人的認同甚至常被責罰;在生活各方面都感到挫敗,久而久之覺得自己一無事處,無法建立自信。

 

「讚賞」帶來大改變

若家長未能理解患童所面對的困難,只是歸咎子女不聽話、不合作,常以責罵的方式管教,只會令患童覺得父母不理解他而產生反感,故意做出反叛的行為來對抗。部份ADHD症狀或許會隨時間改善,但專注不足及組織力弱等則可持續至成年。求學階段是孩子學習處理情緒與社交技巧的黃金時期;未能及時控制病情的患童較大機會輟學、濫用酒精或藥物、犯事入獄等。

以上述個案為例,美嫦聽取老師的建議,改以讚賞的方式鼓勵家明專心學習,親子關係明顯有所改善。她亦打算帶家明看精神科醫生嘗試以藥物治療ADHD

 

精神科專科     韓敬謙醫生